此外,天合光能注重产品的回收工作。
天合与隆基上半年组件出货均约27GW,二者相差甚微,其中隆基股份出货26.64GW,对外销售26.49GW,自用0.15GW。阿特斯财报中指出,公司全年组件预期出货30-35GW,符合年初设定的出货目标
注:上述数据根据企业财报及调研所得,仅供参考,实际出货数据以企业官方公布为准具体来看,晶科能源以30.8GW组件出货位列TOP 1,其中n型组件出货达16.4GW,成为全球首家单季度n型出货超过10GW的组件企业。综合企业海外市场出货占比来看,海外组件出货占比在40%及以上的有华晟新能源、尚德电力、东方日升、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以及横店东磁。产能方面,上半年华晟新能源HJT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8.1GW,保持行业领先。天合与隆基上半年组件出货均约27GW,二者相差甚微,其中隆基股份出货26.64GW,对外销售26.49GW,自用0.15GW。2023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再创新高,1-6月新增78.42GW,7月单月新增18.7GW。
据了解,今年6月份华晟新能源与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签署2.02GW的喜马拉雅G12-132版型高效异质结组件采购协议创下了全球异质结单次采购的新纪录。TOP 10企业间分化明显,其中TOP4企业出货均超20GW,TOP 5之后出货量降至10GW级,且有3家企业不足10GW。综上来讲,BC电池技术工艺想要解决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等问题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回归现实,当下由P型向N型过渡中是否能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完成本轮迭代还要看明年各家TOPCon产能是否顺利落地。
BC作为光伏电池技术中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也进一步被市场认知。从技术层面上来看,BC电池制成流程复杂,技术难度大、对材料的要求高、成本难受控制,对硅片勺子寿命要求高,未来还需要解决系列问题,包括制备流程长,成本与一致性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BC电池取消了正面栅线遮挡后美观度较高,适合分布式应用或者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但单面电池也可能影响到地面电站的应用。同时,钧达股份也透露了公司TBC作为公司下一个迭代方向,子公司捷泰科技早已在BC电池领域储备研发多年,据业内反馈,其量产进度很可能居于领先。
当前正值TOPCon渗透率低位,前期各厂家的观望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产进度,据广发证券预测,TOPCon电池到达成熟期仍需1-2年时间,当前TOPCon电池整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根据Infolink,23年6月LPCVD和PECVD产线爬坡调试均不顺利,产量集中落地节点预计延缓至23Q4,率先实现TOPCon电池规模量产的供应商有望凭借产能和良率优势抢占TOPCon市场,充分享受TOPCon环节景气红利。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BC电池还面临诸多难关,但仍给行业带来新的思考,无论最终哪种技术能率先跑出,至少目前来看,这些光伏企业一直在前行的路上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BC电池制成流程复杂,技术难度大、对材料的要求高、成本难受控制,对硅片勺子寿命要求高,未来还需要解决系列问题,包括制备流程长,成本与一致性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BC电池取消了正面栅线遮挡后美观度较高,适合分布式应用或者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但单面电池也可能影响到地面电站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BC电池并非在材料的化学反应层面做出优化,而是电池制造工艺层面的改进,因此与当前市面上的产品之间并不排斥,相反结合后可形成HPBC、HBC、TBC等多种技术路线,目前来看,经典的IBC电池有美国SunPower一马当先,隆基的HPBC,以及爱旭的全背接触ABC等。当前正值TOPCon渗透率低位,前期各厂家的观望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产进度,据广发证券预测,TOPCon电池到达成熟期仍需1-2年时间,当前TOPCon电池整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根据Infolink,23年6月LPCVD和PECVD产线爬坡调试均不顺利,产量集中落地节点预计延缓至23Q4,率先实现TOPCon电池规模量产的供应商有望凭借产能和良率优势抢占TOPCon市场,充分享受TOPCon环节景气红利。
综上来讲,BC电池技术工艺想要解决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等问题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回归现实,当下由P型向N型过渡中是否能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完成本轮迭代还要看明年各家TOPCon产能是否顺利落地。BC作为光伏电池技术中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也进一步被市场认知。此外,行业交流反馈中也存在银耗量较高的问题。招商证券称,钧达股份也曾在调研中表示,未来极大可能是针对屋顶、集中式电站、幕墙等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最优方案,鉴于BC的优势,多数企业倾向于将xBC应用于价格敏感度低一些的海外屋顶方案,但在地面电站方案上,多数企业会基于经济性采用双面TOPCon。
近几日,围绕BC电池的消息再度将光伏板块推向话题中心,一直以来,电池片技术的发展方向众说纷纭,时至2022,业内才相对TOPCon达成阶段共识,在诸多企业纷纷布局TOPCon的当下,隆基剑走偏锋转向BC,无疑是在寂静已久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BC背接触电池通过将电池正面金属栅线放到背面,减少阳光遮挡,尽可能多地利用入射光,核心是引入激光开模技术来保护背面钝化层的钝化性能,减少界面处载流子复合扰动,从而达到减少光学损失,提高电池转换效率的目的。
除了正式宣告进入BC电池的隆基和爱旭,国内其他各大厂家也拉上了进度条,目前,晶科已在BC上实现一定量产,晶澳科技也表示目前研发有BC电池技术储备。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BC电池还面临诸多难关,但仍给行业带来新的思考,无论最终哪种技术能率先跑出,至少目前来看,这些光伏企业一直在前行的路上。
目前,行业对BC电池达成共识,即在未来屋顶产品方案上采用某种类型的BC可能性较大。在转换效率上,尽管BC电池理论上有突破30%的可能性,但在自然场景中依然难以迈过25%大关,数据显示,xBC组件转换效率普遍落在22.3%-24.2%区间。同时,钧达股份也透露了公司TBC作为公司下一个迭代方向,子公司捷泰科技早已在BC电池领域储备研发多年,据业内反馈,其量产进度很可能居于领先。而率先实现TOPCon大规模量产的钧达股份近日在回复投资者问答时表示,公司研发中心已建立基于N型技术的BC产品实验线,下步将进入中试阶段,实现N型BC产品线量产,推动N型产品升级未来多种电池技术的产品将并存,每个细分市场都可能会支撑某一类适合应用场景的电池技术,并且分到一定市场份额。从头部公司量产订单来看,公司取得了全部份额,该公司表示。
另一家光伏厂商福建钧石近日也公布,其二代异质结电池HBC(HJT+BC)转换效率再创新高,达到27.42%,效率增幅足够可观。重要的是,IBC作为平台型技术,可与P型、HJT、TOPCON等技术结合形成HPBC、HBC(兼容部分HJT工艺)、TBC等多种技术路线(兼容部分TOPCON工艺)。
而晶澳科技也表示,目前公司已有BC类电池相关技术储备,未来将持续积极开发、研究与优化多种电池核心技术。据该公司透露,其光伏板块的BC电池用光伏绝缘胶等光伏用胶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开始逐渐放量,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公司获得订单的增速看,预计三四季度将整体有望更高速放量增长。
在机构交流中,帝尔激光透露,在BC工艺线路上有激光开槽技术工艺及设备、电镀前的图形化工艺及设备、组件焊接的激光工艺及设备。这一效率已经超过主流的TOPCon电池。
以帝尔激光为代表的设备厂商在5、6日两日内接待了超过300家机构调研,而3天内股价大涨超过70%的广信材料在两日内也迎来了超过70家机构,所关注问题基本上围绕BC电池涉及材料布局。不过,在随后的6、7日中,相关概念股相继降温出现回落。未来5-6年BC电池将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一席话将光伏技术路线之争拉到另一维度的主战场。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隆基的BC电池不仅仅针对海外,前期产能有限主要针对欧洲和澳洲,随着产能提升会在全球销售。
此前,对于BC电池技术路线,有不少观点认为暂且不必入戏太深、性能领先但成本太高,还不占优势。实际上,不仅仅是上述两家公司,近期多家光伏设备厂商均对外公布自身在BC电池路线上的布局。
与TOPCON、HJT采用新的钝化接触结构来提高钝化效果从而提高转换效率的思路不同,IBC的PN结和金属接触都设于太阳电池背面,正面无金属栅线遮挡,消除了正面金属电极结构。在9月5日、6日,股价曾率先涨停的帝尔激光迎来超过300家机构,其中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悉数到场。
该公司认为,新型电池转化效率不断刷新,一定时期内不会出现一种技术长期占据主流局面,中短期技术过渡辅佐中长期升级发展。就在最近两日,机构已经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于这一技术路线的关注,相比于光伏电池片公司,被视为卖铲人的上游设备、材料厂商率先受到关注。
量产玩家仅隆基与爱旭光伏行业的核心逻辑即为技术迭代推进,只有新技术颠覆旧产能,才能为整个行业创造新增量,前述光伏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而在9月5日、6日的多场调研活动中,大部分内容围绕BC电池展开。由于BC电池正面无栅线,产品外表美观适合于户用和工商业屋顶等使用场景,有利于在分布式市场推广,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行业率先实现TOPCon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公司研发中心已建立基于N型技术的BC产品实验线,下步将进入中试阶段,实现N型BC产品线量产,该公司表示。
该公司表示,光伏绝缘胶主要应用在BC电池用于规避焊带和正负级接触短路。但有意思的是,作为卖铲人,光伏设备公司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除此之外,其他公司的产能皆为规划或在建。英诺激光透露,其推出的BC电池开膜设备样机已交付给客户进行验证,目前正持续为光伏行业客户开发系列化激光设备。
而爱旭股份在珠海首期6.5GW ABC电池项目实现投产,平均量产转化效率达到26.5%,并采取无银化大幅降低生产成本,ABC组件量产效率达到24%。在业内人士看来,BC电池发电性能优异,分布式市场优势尤为突出。